2005年3月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,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,确定“三多节”为纳西族传统法定节日,放假三天。
三多是纳西族的战神,纳西族尊称为阿普(爷爷)三多。玉龙雪山纳西族叫舞鲁(银石圣山),尊称氏日(自然山神)。传说三多是舞鲁的化身。唐时建白石庙,宋代立三多神像称三多阁,为丽江最早的庙宇,纳西族至今习惯称崩石(白沙)三多阁。南诏封舞鲁为北岳,故三多阁又称北岳庙。元世祖忽必烈封三多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定国景帝。明代木氏土司扩建庙宇。清代称舞鲁为玉龙山,三多阁始称玉龙祠。
光绪《丽江府志稿》卷四“祠祀志”中写道北岳庙:“一名玉龙祠,旧址在府城北三十里雪山麓。唐时建,相传昔时有人于山中得异石,负而归,至此少憇,重不可举,乡人神之,为异石祠,及南诏封北岳,即以此石为庙神,……至今二月八日城乡祀之”。传说古时候,崩石堆古(即今白沙镇玉龙村)有一个纳西族猎人叫阿布高丁,常年在玉龙雪山狩猎。一天阿布高丁在玉龙雪山深处一个十分幽秘的山谷中,遇到一只獐子,全身雪白无暇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在青草溪流边悠闲漫步。阿布高丁啧啧称奇,穷追不舍。獐子四蹄如飞,白影飘忽不定,从溪谷到山坡,从密林到悬崖,阿布嘎丁紧跟其后。转过一个山角,白獐忽然停下不跑了,并且回头望着阿布嘎丁。当阿布嘎丁把弓拉得象满月,搭上流星箭簇,瞄准白獐的时候,奇迹出现了,白獐往草地上一卧,变成一个洁白的石头。阿布高丁大吃一惊,难道是氏日(自然山神)在向自己显灵?!自己常年狩猎象高勒趣(东巴经《高勒趣沃受》中记载的人物)得罪自然神而招致氏日(自然山神)化身白獐来索债?!阿布高丁惊骇之余回过神来,心生敬畏,于是想把白石背下山在家供奉。然而任其拼尽全身之力,白石纹丝不动。阿布高丁对白石行以东巴祭祀山神礼仪后,白石变得轻如飘雪。走了一段山路,白石变得越来越重,又背不动了。阿布高丁又行祭祀之礼,白石又变轻了。就这样反复数次,下得山来。到玉龙村口时,阿布高丁已疲惫不堪,看到前面有一棵苍翠的柏树(至今仍苍翠屹立在三多阁),便把白石卸下来靠在树干上休息。等他恢复体力时白石却生了根一样无论如何也背不起来了。阿布高丁便把这件事告诉给了乡邻,人们都十分惊奇,于是大家一起在柏树旁建了一座庙,供奉白石。九乡八寨的村民听到这件事后纷至沓来,祭祀祈愿,求平安,求子嗣,求祛痛,求丰年,求畜旺,凡此种种,无不灵验。
乾隆《丽江府志略》中记载:“元世祖忽必烈征大理,由丽江路赦封(三多为)大圣雪石北岳安邦定国景帝,时土府木氏与吐蕃战,神屡现,白袍将跨白马助阵。万历年(木氏土司)重拓庙宇,铸大鼎大钟以祀其事,至今每岁二月八日土人祭赛祈祷多验”。传说宋朝末年纳西族大酋长麦琮,有天夜里梦见一个从舞鲁(玉龙雪山)来的白胡子老人,自称三多,对麦琮说:“乌鸦飞七天的土地将属你的领地,日后开疆扩土,神会赐你战胜敌国的智慧和力量”。麦琮惊醒,老者隐遁而去。此后,麦琮一上战场,就会有一个穿白甲、戴白盔,持白矛,骑白马的勇士显现助阵。一打胜战,就会有一场飞沙走石的暴风,过后,又什么都不见了。后来,麦琮便在白石庙内,摹仿梦中老者的模样,塑神像于白石之上,尊奉为“阿普三多”。从此,凡征战或有天灾人祸,常见一位披白甲、持银枪、骑白马的白胡须武士显圣,纳西士兵和民众高声齐呼“阿普三多窝鲁”(纳西语“窝鲁”意为保佑),无往不胜或灾祸得以幸免。抗战时期,滇军奉命驻守台儿庄,纳西勇士高呼阿普神灵,拼杀向前,奋不顾身,直杀得天昏地暗,英勇壮烈,没有一个退缩的,因为谁也不敢辱没阿普三多的英名。
每逢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和丽江周边的藏族、白族人民祭祀阿普三多的盛大节日,纳西民众要提前三天准备祭祀活动,精选一袋五谷种,一袋蚕豆或豌豆饲料,一把条香。祭祀之日,背起粮袋手执条香,前往北岳庙祭祀,条香于炉内燃献,所携带五谷粮种和饲料,虔诚地祭献阿普三多,祈求阿普三多赐予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。祭后,将五谷种和饲料带回家,谷种分开放进储种竹箩里妥善保管,饲料分别喂给家畜。据传祭献过阿普三多的五谷种粒播种后,一粒出两芽,抽双穗,去灾灭虫,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;喂过祭祀后饲料的六畜,避邪驱瘟,羊儿下双羔,母牛生双犊,六畜兴旺。
除三多节期间纳西族民间还有这样的习俗:但凡有远行之人,要到三多阁祭祀,祈求阿普三多保佑一路顺风,平安归来;身居或滞留异乡,逢传统节日,也要面向故乡祭祀阿普三多;男逢三十六、四十九岁(女逢二十七、三十四岁)为厄年,需到三多阁举行祭祀,祈求消灾免祸;从外地升官或发财回乡,首先要到三多阁上香祭拜,在庙内挂匾额,行祭祀礼,感谢阿普三多的庇佑。
综上所述,三多是纳西族的战神,是玉龙雪山的化身。玉龙雪山纳西族尊称氏日(自然山神),是自然神的化身,所以三多是战神、氏日、自然神三位一体的丽江保护神。三多阁又称北岳庙和玉龙祠。现如今,三多阁祭祀阿普三多、玉峰寺赏万朵山茶花、玉水寨踏青游山玩水成为约定俗成的三多节过节方式。